首页 资讯 正文

特稿丨“联通”赋能 中国助力非洲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体育正文 228 0

特稿丨“联通”赋能 中国助力非洲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特稿丨“联通”赋能 中国助力非洲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内罗毕6月11日电特稿丨(gǔn)“联通”赋能 中国(zhōngguó)助力非洲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工业化是非洲现代化的前行方向,近年来,中非在工业化合作方面(fāngmiàn)成果丰硕(fēngshuò)。港产联动、人才培养、科技(kējì)赋能……中国与非洲正在各领域深度合作,以(yǐ)“硬联通”夯实发展根基、以“软联通”激活内生动力,助力非洲工业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这是2025年2月21日在喀麦隆南部大区的(de)克里比(bǐ)拍摄的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科普索摄) 港产联动重塑(zhòngsù)经济格局 非洲大陆幅员辽阔,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bóruò)、地区发展不(bù)协调不均衡是非洲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非盟及其成员国正努力推进区域(qūyù)协同发展、构建均衡经济生态。 由中国港湾(gǎngwān)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港湾)承建的喀麦隆克里(kèlǐ)比深水港二期项目投入运营仪式日前在克里比深水港码头(mǎtóu)举行。喀麦隆交通部长让·埃内斯特·马塞纳·恩加莱·比贝埃在仪式上说,克里比深水港二期工程投入运营为该国经济增长开启新的时代,将(jiāng)助力(zhùlì)该国经济结构转型。 自2018年(nián)一期运营以来,克里(kèlǐ)比深水港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22%,带动60余家企业落户,创造逾6000个就业(jiùyè)岗位。随着二期(èrqī)泊位投用,港口年处理能力跃升至450万吨,成为中部非洲大宗商品出口的核心枢纽。 新港口产业矩阵的(de)(de)形成正推动区域经济版图重构。由中国企业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陶瓷生产项目在距离港口约(yuē)60公里处,产品下线48小时即可装船发往邻国。这家企业的投产不仅填补了喀麦隆在陶瓷生产领域的空白,更凭借港产(gǎngchǎn)联动的区位优势让本地陶瓷生产成本降低35%。“陶瓷厂产能不仅满足喀麦隆自身需求,还(hái)辐射其他中非国家。”厂长让·克洛德(kèluòdé)·恩加德说。 这种“港口+产业+城市”的联动模式正在非洲不断扩大推广(tuīguǎng)。在尼日利亚莱基半岛,由中国港湾承建的尼日利亚首个现代化深水港(shēnshuǐgǎng)莱基港与中尼合作建设的莱基自贸区形成生态闭环——港口年设计(shèjì)处理能力120万个标箱,自贸区吸引投资23亿美元(yìměiyuán),家电、汽车企业实现“非洲制造(zhìzào)、全球销售”。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lùntán)成立25周年。25年来(niánlái),中方帮助非洲新建和(hé)升级了近(jìn)10万公里公路、超过1万公里铁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为非洲国家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速、经济互联互通协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这是2024年3月(yuè)1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拍摄的莱基(láijī)深水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人才(réncái)赋能激活发展引擎 走进安哥拉中部城市万博的安哥拉职业技能培训中心,20岁的托马斯·迪(dí)尼斯(nísī)正在专心致志地听老师(lǎoshī)讲解机械零件。迪尼斯是安中工程技术学院机电(jīdiàn)一体化专业首批76名学员之一。在完成基础课程和中文学习后,他将有机会到中国接受拓展课程培训并参与企业实习。 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大陆。近年来(jìnniánlái),依托共建“一带一路(yīlù)”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机制(jīzhì),中国正持续助力非洲能力建设,帮助非洲将人口优势(yōushì)转化为发展红利,为非洲大陆工业化进程注入持久发展动能。 安中工程技术学院由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多家(duōjiā)国内(guónèi)高职院校及企业共同开办,是中国“职教出海”合作项目之一。2025年1月,学院在安哥拉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揭牌成立,目前已培养(péiyǎng)超2000名学员。“学院按照中国职业教育的标准构建教学体系,希望培养符合当地(dāngdì)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外派(wàipài)教师(jiàoshī)宋吴宇说。 中国“职教出海”以技术为纽带,与合作国分享发展机遇(jīyù)。作为中国职业教育(jiàoyù)“走出去(chūqù)”的重要标志性品牌,鲁班工坊是中外职教合作的一张闪亮名片。 马达加斯加鲁班工坊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安德里阿尼纳告诉记者:“我刚刚(gānggāng)申请了去天津大学继续深造(shēnzào)。我想获得(huòdé)专业技能知识,为马达加斯加工业化发展作出贡献。” 马达加斯加高等教育(gāoděngjiàoyù)与科研部部长卢拉·沙米纳说,通过提供高质量培训机会,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科技设备,注重培养有实操能力的年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中国鲁班工坊(gōngfāng)在提升该国人力资本水平的同时,正有力(yǒulì)促进当地(dāngdì)工业化发展。 2024年3月1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工人在莱基(láijī)自贸区的一家日化用品公司车间内工作。新华社记者(jìzhě) 韩旭 摄 科技动能(dòngnéng)照亮转型之路 临近中午,阳光炙烤大地。赞比亚中央省卡布韦市东南25公里处,一排排整齐的光伏(guāngfú)(guāngfú)板熠熠生辉(yìyìshēnghuī),由中国电力(diànlì)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承建的卡布韦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5月20日(rì)正式并网发电。作为赞比亚装机规模最大的单体光伏项目,其投产将为该国中部地区提供稳定的清洁电力。 项目商务经理李东祥表示,该项目预计年发电量达1.8亿千瓦时,可满足15万户家庭年度(niándù)用电需求,直接缓解该区域30%的电力缺口(quēkǒu),为当地矿业升级和农业现代化提供(tígōng)重要动力。 “这座电站不仅能帮助我们驱散停电带来的(de)阴霾,促进整体经济发展,更为我们照亮了能源自主(zìzhǔ)的梦想之路。”赞比亚能源部长马科佐·奇科特3月(yuè)视察项目施工时说。 “绿色工业化不是选择题,而是非洲现代化的必答题(bìdátí)。”非盟委员会经济发展、贸易、旅游(lǚyóu)、工业与矿业委员阿尔伯特·穆昌加表示。 肯尼亚梅嫩加伊(jiāyī)地热开发项目(xiàngmù)一期Orpower 22地热电站、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南非红石光热电站、乌干达(wūgàndá)卡鲁玛水电站……中非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hézuò)成果丰硕,有效缓解制约非洲国家经济发展(fāzhǎn)的能源瓶颈,不仅改善当地民众生活,更为非洲国家工业化发展注入关键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还持续推动非洲(fēizhōu)数字化发展。不久前,由中国长飞光纤光缆(guānglǎn)股份有限公司与南非企业合资设立的非洲目前最大光缆制造厂在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正式(zhèngshì)投产,将有力带动非洲地区光缆制造能力提升(tíshēng)。 据长飞光纤非洲光缆(guānglǎn)有限公司总经理彼得·维尔容介绍,公司根据南非(nánfēi)农村地区和贫民区实际环境和宽带(kuāndài)需求,打造更纤细紧凑的光缆产品以降低成本、增强耐用性,保障偏远地区也能使用(shǐyòng)可靠的宽带连接,并将惠及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多个非洲国家。 “中非是(shì)互利共赢(yíng)的好伙伴。”肯尼亚(kěnníyà)常务副外长科里尔·辛欧埃说。夯实产业根基、推动人才培养、加强科技自强,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助力非洲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与非洲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 这是2024年1月12日在安哥拉(āngēlā)中部城市万博拍摄(pāishè)的中国援建的安哥拉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项目。新华社记者 吕诚成 摄 2025年2月10日,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的鲁班工坊,信息技术专业(zhuānyè)学生(xuéshēng)进行教学实践(shíjiàn)。新华社发(西塔卡·拉乔纳里松摄) 这是2025年3月27日在(zài)赞比亚中央(zhōngyāng)省拍摄的卡布韦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 彭立军 摄 2024年10月(yuè)24日,在肯尼亚(kěnníyà)纳库鲁郡,肯尼亚总统威廉·鲁托(右二)出席梅嫩加伊地热开发项目一期(yīqī)Orpower 22地热电站开工仪式。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 这是(zhèshì)2023年3月23日在赞比亚南方省航拍的下凯富峡水电站。新华社发(中国电建(diànjiàn)供图) 这是2024年8月20日在南非北开普省拍摄的南非红石100兆瓦(zhàowǎ)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项目(无人机(wúrénjī)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誉东 摄 这是2023年(nián)12月14日拍摄的(de)位于白尼罗河上的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剑摄)
特稿丨“联通”赋能 中国助力非洲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